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58次组卷 | 1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2019-01-30更新 | 295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拉萨市第三高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C.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D.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2019-08-17更新 | 1674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到和帝即位,蔡伦为中常侍并参加政令制定;安帝亲掌朝政后,指责蔡伦曾诬陷其祖母宋贵人,命其向廷尉认罪。蔡伦最终服药自杀,其受封侯国被取消。这反映出
A.东汉通过制度建设抑制宦官B.宦官参政导致东汉政治黑暗
C.皇帝利用宦官削弱丞相权力D.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
2021-12-17更新 | 516次组卷 | 8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79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从秦汉之独相、汉武帝频繁更相,到隋唐将相权一分为三,再到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置及罢设政事堂。这一过程反映出(     
A.中央机构急剧膨胀B.行政事务趋于繁琐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宰相权力日益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初,主管郡国上计(年终考核)和考课(考察督课)并奉行赏罚是承相的主要职责之一”。西汉末年到东汉,主持上计的机构逐渐变成尚书。由此可说明汉朝
A.官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B.地方行政体制根本改变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D.中枢权力机制逐渐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最后得以实施要通过众多机构。按照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一尚书省一门下省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C.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D.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2021-01-27更新 | 339次组卷 | 3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材料显示
唐朝三省六部
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朝中书省、枢密院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由皇帝的亲信或近臣构成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体现了君权日益强化趋势D.三省六部同时在明朝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