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这时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四   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展示了古代东西方哪两种政治体制?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简析图2所示政治体制的成因。
(2)根据图1、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政治模式在形式上的共性,及在本质上的区别。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和近代西方在民主政治形式上的不同。
(4)根据材料四,概括约翰·奈斯比特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2021-08-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反映出
A.唐代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B.中书省的权力最大
C.尚书省形同虚设D.三省的运行机制
3 . 有关唐朝的中央机构,《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主要说明(     
A.中书门下省都是检察机构B.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检察
C.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D.依据分权和制衡原则行使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
A.郡国并行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猛安谋克制
2021-07-19更新 | 543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汉司马迁撰著《史记》,大量记载各个领域的典章制度。唐代杜佑编著《通典》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是各方面典章制度的汇编。据此可知
A.历史研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B.古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完备
C.汉唐史学家重视制度史研究D.中国历代国家治理效果显著
2021-06-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诏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据此可知唐代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皇帝无权破坏法律
C.法律制度较为健全D.决策过程较为民主
2021-06-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资治通鉴》中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对手
C.程序繁琐,效率不高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
2021-06-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宋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