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
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
3 . 唐中央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执宰相之职共同议定军国大政。唐太宗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品级较低的官员参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即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这表明
A.权力制衡机制得以建立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C.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解决D.中央集权体制基本成熟
2022-0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据此可知,唐朝
A.君主专制得到有效遇制B.君权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C.政府工作效率亟待提高D.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的权力发生重大变化B.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C.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基本解决D.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
A.郡国并行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猛安谋克制
2021-07-19更新 | 542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汉司马迁撰著《史记》,大量记载各个领域的典章制度。唐代杜佑编著《通典》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是各方面典章制度的汇编。据此可知
A.历史研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B.古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完备
C.汉唐史学家重视制度史研究D.中国历代国家治理效果显著
2021-06-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秦始皇统治时期,太尉之职属于虚设;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由“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行使宰相职权。这些做法
A.消除了大臣对皇权的威胁B.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C.一定程度提高了办事效率D.导致行政官员职责不分
9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对以下三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三幅图呈现的都是中央官制B.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图1至图3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图3反映的是宋代的中央官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