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另外临时任命某些资历较浅或官品尚卑的人执行宰相职务,则加“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贞观时,又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宰相称号。这一设置意在(     
A.避免行政决策失误B.扩大三省机构权力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加强皇帝专断权力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三省制度若给予充分地运作,尤其门下省封驳权的发挥,对皇权的确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制衡作用。但玄宗即位后,仍沿续武则天以来的政策,侧重中书省权责,开元十一年(723 年),进而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无形中使相权更加弱化,相对有利于皇权的运作。

——摘编自高明士等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朱元璋时,相继设立四辅官与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至成祖“特简解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阔,参预机务。”宣宗时,设立制敕房、语敕房等机构。制语二房主要服务于内阁所主持的有关政府所有机密文书的誊录、保管工作。“于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但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所有奏章除御笔亲批外,余皆由太监分批,以“批红”牵制“票拟”。司礼监和内阁地位平等、分工合作、相制相维,促使明代后期影响巨大的监阁体制框架的正式定型。

——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材料三: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运行中的什么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三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内阁制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影 响。
2022-1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2022-12-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丞相“入朝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懂(正)是非”,到汉武帝时不再是“助理万机”的行政首领,逐渐变成了皇帝的助手。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枢机构的调整B.监察体系的完善
C.察举制度的建立D.丞相更替的频繁
2022-12-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2022-11-09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这一变化体现当时(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中枢权力的再分配
C.内朝外朝分工明确D.君权相权互相节制
8 . 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人,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八倍。且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
A.外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B.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
C.封建统治基础得到扩大D.皇帝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
9 . 唐代设立政事堂,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二品”“参知政事”的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这体现了唐代
A.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B.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
C.集体议事分散相权D.权臣专横使君权旁落
2022-05-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唐德宗贞元中,皇帝欲启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自身权力,封还诏敕,揭卢杞罪状,皇帝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据此可知,袁高这一行为
A.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保证了朝廷政令严谨科学
C.符合中枢权力的运行机制D.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