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汉武帝在位53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其中真正称得上儒家的只有公孙弘、倪宽两人,其他为外戚、功臣、郡守、商人和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不断调整中枢权力机构
C.独尊儒术流于形式D.采取博采众长的人才观
3 . 东晋南朝时期,士人忠节观念淡化,“其视国家禅代,一若无与于已,且转借为迁官受赏之资”,但孝道盛行,形成了“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南北民族矛盾的激化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D.三教合流局面的形成
2020-1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曹魏之时的察举一途,既包括卢钦、杜宽等高官世族子弟,也有杨丰、杜基等父祖不详之普通士人。高堂隆作为一牧牛之民户“年七十馀,有至行,举为计曹掾(郡财政会计)”。这说明曹魏时期
A.人才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增强B.地方官员的选官权力有所扩大
C.制度设计推动了士族的形成D.社会阶层流动的路径依然有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随着军功地主的没落,汇武帝时,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察举制,并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此举
A.旨在解决西汉的王国问题B.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
C.践行了“天人感应”理念D.适应了集权政治需要
6 . 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11-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8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B班)上学期周练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_
B.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C.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2017-10-10更新 | 58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8年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B班)上学期周练3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2017-09-12更新 | 236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一中2022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2016-11-27更新 | 332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五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察举制
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