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2 .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22-11-04更新 | 1302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北宋朱彧谈到:“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在朱彧看来,当时选婿的标准是
A.政治地位B.家室阀阅C.阴阳吉凶D.外貌长相
2022-03-14更新 | 124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了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当时的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
C.以家世为选拔标准D.由郡县长官举荐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反映的选官制度
A.始于魏晋南北朝B.扩大了统治基础
C.不利于人才选拔D.取代了世卿世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14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到了东汉末年,地方门阀士族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行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