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023-10-30更新 | 7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浙江金华·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2-11-10更新 | 307次组卷 | 8卷引用:模拟卷02-2023年高三历史对接新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方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唐代科举制是作为中国文明伟大成就之一的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作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给予肯定是因为它(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考试选拔官员更为公正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
2022-02-10更新 | 32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1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卷
6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世袭制B.推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10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20-11-04更新 | 35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