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隋朝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2019-07-31更新 | 176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2019-07-17更新 | 395次组卷 | 5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1622次组卷 | 72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019-01-30更新 | 1642次组卷 | 8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2018-10-11更新 | 559次组卷 | 3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2018-07-24更新 | 23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2018-06-01更新 | 17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2018-04-12更新 | 1434次组卷 | 4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B.无法选拔出真正的治国之才
C.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高效廉洁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