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6-17高三·江西九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巩固了封建统治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22-23高三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历代有关科举制度史料。

朝代出处史料
唐朝《通典》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时期《金史》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终金之代,科目得人为盛
明朝《明实录》科举是国家取人材第一路,不可滥
清朝后期《梦蕉亭杂记》末世不察,至薄帖括为小技,而未审先朝驾驭英雄之彀,即在乎此。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
民国时期《孙中山全集》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实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重庆·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介绍了清代江南举人的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这一状况反映的主要信息有(       

人数

直系三代出

高级科名或

相应官职

直系三代

仅出低级科名

直系三代

未出功名

但生活于城市

直系三代

未出功名

且生活于市镇

直系三代

未出功名

且生活于农村

来自城市/

市镇/农村

1433

9587%

24017%

534%

171%

3

城市1042746%

市镇290208%

农村6446%

37人不详)

资料来源:整理自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第130-208、231-303册。


①城镇经济的繁荣          ②阶层流动的固化          ③笼络士人的需要          ④自然经济的崩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0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7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贵州遵义·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
初唐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可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选拔参加考试
中唐需经过“户部籍阅、结款通保”等诸多审查环节和流程,报考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
晚唐“举人曾为官司可罚,虽有辞艺,不得举送,违!”者举送官停职,考试官贬黜
A.国家官员选拔能力的提升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
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
2022-02-19更新 | 28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4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
2022·浙江宁波·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是察举制与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比较,据此可知
察举制科举制
重视整体素质强调知识才能
长官举荐,“他荐”自由报考,"自荐"
“人、门兼美”“取士不同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窗”
A.选拔标准由学识才能逐渐演变为世家门第
B.选拔方式由地方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C.选拔形式趋向自由化,形式日益松散
D.体现绝对的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021-11-12更新 | 826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20-21高三上·陕西商洛·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
五代4624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
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A.科举取士为唯一途径B.士族阶层迅速崛起
C.重武轻文的现象明显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
2022·广东惠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清代江南地区402位进士来源情况统计,其中有14人信息不详。由此可见,清代江南地区
地域人数比例(%)
城市32483.5
市镇5012.9
农村143.6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B.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C.科举制度功能弱化D.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2021-09-02更新 | 692次组卷 | 8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2021·浙江宁波·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四川遂宁·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唐代科举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在唐代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唯一方式B.进士科更注重选拔具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才
C.明经科完全脱离社会的实际D.进士科考试对唐诗的繁荣起着决定性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