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宰相制度的废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2018-05-10更新 | 90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政治文明进展经受了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为了保证人民民主,必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公正,不答应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中心机构的名称;与图1相比,图2的中心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次会议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进展趋势的认识。
2023-01-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1年1月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3 .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汉、唐那样的地方分权时代,抑或明清那样的高度集权时代,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唐、明两代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史实,简述汉代“地方分权”和清代“高度集权”的表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明太祖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据材料三,归纳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什么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如何。
2019-07-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2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7 .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所开创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的中央管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明成祖在位期间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4)军机处设立于哪一个朝代?根据材料四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5)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趋势。

2017-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读图1-图4,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图1、图2判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设机构的主要目的。综合图1~图4,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9 . 请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试归纳之。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所实行的行政制度。
(3)秦朝、唐朝、明朝的丞相权力各是怎样的?
(4)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这一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1-05-19更新 | 1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图1)和雅典(图2)中央政治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明朝中央政治结构示意图(图3)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图1体现了哪些制度?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指出材料一图2最早出现在哪位改革家执政时期?说明雅典民主对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带来了什么影响?
(3)读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比较秦朝和雅典这两种政治体制有何显著的特点?
(4)比较材料一图1和材料二图3,从君主专制演进层面看有什么变化?反映出什么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