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B.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2022-05-18更新 | 1498次组卷 | 3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明朝内阁学士备顾问,最初多半是靠着与皇帝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随着皇帝日益深居简出,大臣跟皇帝的接触越来越少,内阁学士的顾问之责只能通过书面意见呈现。这种交流方式逐步制度化,内阁开始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这反映了
A.明朝制度章程严密规范B.君主专制强化
C.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D.政治日益黑暗
2021-05-09更新 | 1225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宦官组织直接归皇帝统辖,机构极为庞大,共设有二十四衙门。清初,将二十四衙门并为十三衙门。康熙时期,又将宦官划归内务府管辖,内务府的慎刑司对不法宦官有先拿后奏之权。清代这些举措
A.杜绝了宦官对政治的影响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说明传统制度已趋于僵化D.反映了专制制度的自我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天启、崇祯之际,内阁票拟由首辅秉笔制转变为由众阁臣分别秉笔的“分票制”,是与首辅独掌票拟有别的一种内阁权力运作方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阁臣权力分配改变B.内阁权势走向衰落
C.中央决策效率降低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自明英宗之后,皇帝息政普遍,内阁的票拟成为皇帝决策的最重要依据。皇帝对阁臣票拟的意见一般都接受,按票本批红。如果票拟的意见与皇帝相左,阁臣可以坚持阁意,执奏不改;或就不予拟票,奏寝其事。虽然内阁票拟需经皇帝批红方能成为决策,但没有内阁票拟的中旨传出会被视为不符合程序,六科可以封驳。这说明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了严重制约B.内阁的权力已然失控
C.中枢决策出现程式化机制D.君相关系已渐趋紧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导致武将和功勋集团出现断层,文官集团迅速崛起。明朝没了相权与皇权之争,却出现了严重的文官与皇权之争。明朝文官集团与皇权矛盾的发展
A.助推了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B.使东林党人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
C.为后来清军入关提供了契机D.适应了统治集团权力分配的要求
2022-01-18更新 | 35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白寿彝曾经指出:“一般来说,在皇帝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的时候,宦官是难于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腐败,皇帝不理政事或难于理政的时候宦官则往往乘隙而入,染指于政,甚至左右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的产物B.中央集权的影响
C.外戚干政的结果D.朋党之争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好利”,“以承相自居”;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劾“能治国”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相自处”。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
A.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B.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
C.权势过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D.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