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全椒知县樊玉衡上《请皇长子册立冠婚》章奏,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旨一日三四拟,祸且不测”,大学土越志皋力救,帝乃焚其上书。忍而不发。这反映了
A.地方官员干涉皇位传袭B.皇权与内阁形成制衡
C.内阁辅政影响皇帝决策D.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2021-12-29更新 | 60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届高三12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学者提出,理智的皇帝会清楚,“一人独断”不是指皇帝可以一人刚愎自用或胡作妄为,而应该是皇帝先“面召儒臣”“兼听博采”,再深思熟虑,择善而从,作出决断。于是,明朝设立了内阁。在该学者看来,明代内阁的设置(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意在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决策的合理化D.充分发挥了行政机构职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三省六部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逐渐向二省和一省转变,三省合属议事、办公、职能取向统一。一方面,皇帝启用年轻官员担任中书门下二品,行使宰相的权力,随着时间的发展,以中书令、尚书令为主的宰相职务其权力渐渐削弱,成为虚职;另一方面,三省分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效率低下,为了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唐代建立了统一的政事堂议事制度。政事堂始设于门下省,唐高宗年间迁于中书省,政事堂也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张靖《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及变化》

材料二   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大学士,这些人都在内廷,所以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其时,内阁学士的官职只有五品,又不能参与机要,在朝廷里的地位并不高。由于这些学士辅政有限,朱元璋很快又否定了这种形式。明成祖即位后,“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此时内阁大学士相比朱元璋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是深得成祖信任的心腹,且得以参与机务。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并且还以六部尚书来兼任,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到了嘉靖朝,首辅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过了尚书。可以说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权相的地位。

——摘编自李子龙《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朝内阁权力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宣宗承嗣后,让六部尚书蹇义、夏言吉从辅政班子中退出,并使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衔。宣宗还令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对题奏本章票拟出处理意见,交自己裁定。这反映明朝
A.特务制度初步建立B.丞相被废政治腐败
C.中枢决策渐趋机密D.内阁地位大为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万历四年,巡按辽东御史刘台上疏称:“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专政以来,每每自道,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进退?’……夫其进退人也,威逼人也,宰相之实也。”据此可知
A.内阁首辅等同于宰相B.内阁掌控人事大权
C.内阁的权势有所扩大D.内阁成为行政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