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 )
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
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2022-07-20更新 | 951次组卷 | 1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人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A.君主专制受到部权的严重挑战B.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
C.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D.废宰相导致明代格局混乱
2022-01-08更新 | 1003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雍正时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皆首文班”,但如不兼任军机大臣,就唯有空名,并无多大实权。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内阁处理发放,称为“明发”。由此可见,清代雍正时的内阁(     
A.与军机处形成制衡关系B.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御用机构
C.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D.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提出,理智的皇帝会清楚,“一人独断”不是指皇帝可以一人刚愎自用或胡作妄为,而应该是皇帝先“面召儒臣”“兼听博采”,再深思熟虑,择善而从,作出决断。于是,明朝设立了内阁。在该学者看来,明代内阁的设置(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意在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决策的合理化D.充分发挥了行政机构职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明成祖给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明宣宗时期,宦官开始识字,正式参与政务。这表明
A.明朝君主专制逐渐衰弱B.政策调整迎合统治需要
C.内阁权力地位日益降低D.宦官已经掌握决策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终明一代,内阁是一种畸形的、变态的组织。一方面内阁无其名而有其实,客观上、事实上成为最高决策机关;另一方面,内阁长期处于临时性机构的状态,它不是一个法定机关,而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内阁的这一特点是明代(  )
A.帝王疏于政事的结果B.官僚体制完善的产物
C.君权恶性发展的表现D.内侍阶层崛起的标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