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5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
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B.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
C.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D.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2-05-31更新 | 193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中后期,司礼监、内阁、六科对应的权力分别是代行批红权、票拟权、封驳权。批红之权属于皇帝本人,往往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但不由内阁票拟而中旨径出,六科是可以封驳的。这体现出(     
A.权力制衡关系的构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 )
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
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2022-07-20更新 | 951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
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官吏考核制度较为成熟,官吏需要定期接受吏部考察,以惩处昏懦贪奸、才力不及者。在弘治六年的考察中,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皇帝要求罢免近两千五百名官员,皇帝以“人才难得”为由不允,王恕以辞职威胁迫使皇帝同意。这一现象反映出
A.明代官僚集团内部相互倾轧B.人才储备在明代的严重不足
C.明中期吏部行政地位的降低D.君主专制对考核制度的干扰
2021-07-31更新 | 132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明朝内阁学士备顾问,最初多半是靠着与皇帝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随着皇帝日益深居简出,大臣跟皇帝的接触越来越少,内阁学士的顾问之责只能通过书面意见呈现。这种交流方式逐步制度化,内阁开始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这反映了
A.明朝制度章程严密规范B.君主专制强化
C.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D.政治日益黑暗
2021-05-09更新 | 1225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人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A.君主专制受到部权的严重挑战B.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
C.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D.废宰相导致明代格局混乱
2022-01-08更新 | 100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赵翼统计:“明朝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虽其始不过为学士,后加紧公孤,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该现象体现了这一时期(       
A.皇权受到严格制约B.内阁大臣彼此牵制C.中央集权得到强化D.内阁政治相对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