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8 道试题
1 . 在谈到古代罗马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并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时,有学者说:“罗马法学家们谈论的一般不再是想象之中的‘正义’或‘应然’之中的理想,而是一般人的境遇、普通人的常识、世俗人的生存事实,以及商业交换的探究”。该学者意在强调(     
A.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B.古罗马最早产生理性精神
C.罗马法具有较强灵活性和实用性D.法学家可左右法律的解释
2 . 罗马的最高裁判官始设于公元前366年,因其具有发布告示的权力,于是便有了“裁判官法”。裁判官运用告示,事先将根据现实生活变化而拟就的办案原则公之于众,就职期间再以告示确定的原则指导审判实践。这体现出罗马法(     
A.基于统治需要而进行适时调整
B.是平民和贵族间长期斗争的结果
C.彰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法律内容变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3 . 在诚信的基础上,古罗马产生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即“程式诉讼”或“诚信诉讼”,这类诉讼“指在程式书中,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由此可见,古罗马法律实践(       
A.要求民众诚实守信B.根据人品定刑罚
C.要求法官以情入法D.有道德规范要求
2023-04-02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目的之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

——摘编自李正财《罗马法和中国古代法律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古代罗马法是古典社会基于私有财产之上的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私有等重要原则,对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周枂《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古代罗马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与古代罗马法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古代法制建设共同的历史价值。
5 . 下图所示为《十二铜表法》中的部分内容。这体现出《十二铜表法》(     
○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对购买牲畜供祭神之用而不付价金,或出租牲畜将租金供祭神之需而租用人不付租金的,则债权人有权对债务人的财产实施扣押
A.形式主义较为严重B.司法程序较为严密
C.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力图缓和阶级矛盾
6 . 罗马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始于法学家乌尔披亚努斯。他的划分标准是:规定国家公务的为公法,如有关政府的组织、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官吏选任等;规定个人利益的为私法,如调整家庭、婚姻、物权、和继承关系等。这一分类(     
A.有利于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B.旨在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C.反映出罗马统治疆域的扩大D.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真正能够体现契约自由精神的当属罗马法的诺成契约。诺成契约制度把当事人的合意视为一项契约的核心,其成立不需要履行任何的手续或形式,也无须交付标的物,仅仅以当事人之间的意思合致为要件,“诺成”或缔约双方的相互同意是“协议”中最终的决定性的因素。罗马诺成契约制度的诞生(     
A.是罗马帝国商贸活动繁荣的产物B.说明了罗马法逐渐淡化司法程序
C.使平民私有财产得到了有效保护D.反映出贵族与平民矛盾日渐消弭
8 . 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体现了当时罗马(     
A.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B.贵族与平民矛盾不可调和
C.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D.人民的主权地位得到凸显
9 . 罗马法规定:盗窃罪,自由人可以给付罚金赎罪,奴隶则要从塔贝乌士悬崖被扔到山下:破坏田地的地界罪,全权公民要被驱逐到岛屿,而奴隶却要被流放到矿场。这些规定(     
A.体现了明显的阶级性B.缓和了社会矛盾
C.维护了贵族阶层特权D.强调了公民至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早期的罗马法律规定家父如果不想要新生儿,可以将其遗弃。后来法律对遗弃子女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到了公元374年法律完全禁止家父遗弃子女。从这一变化可知罗马法(     
A.结构体系日渐元善B.具有人性化的趋势
C.实施程序更加规范D.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