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287年,平民出身的独裁官霍腾西阿制订一项新的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霍腾西阿法案》的通过(     
A.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B.标志着罗马元老院走向了没落
C.体现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2022-11-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程式诉讼为古罗马时期的主要诉讼形式,古罗马时期争讼程序是程式诉讼的中间性程序。当事人通过在执法官面前缔结契约来界定争议的事项和范围,这表明罗马法(     
A.强调突出人文主义的特征B.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C.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D.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性原则
3 . 《十二铜表法》规定:女孩倘若没有婚嫁,可以享受同男孩一样的继承权,继承来自父亲的遗产;若已婚配,只要缔结的是无夫权婚姻,依旧可以继承父系家族的财产。据此可知(     
A.对女性权益有一定的维护B.公民法逐渐向万民法过渡
C.罗马法的普适性逐渐扩大D.自然法精神得到鲜明体现
2022-10-30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罗马法规定,如果因为满足抗灾、备荒等需求,所有权人会被强制转让其财产所有权,同时获得物的价值补偿。但是,这种补偿通常是象征性的,并非支付物的市场价值。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忽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因公共利益限制个人所有权
C.建立了完备的抗灾体系D.注重解决公民间的利益冲突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
6 . 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逐渐兴起。罗马帝国初期,以盖尤斯为代表的法学家认为万民法就是自然法。有的法学家还提出“自然法是自然教导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而公民法仅是一族的特殊法律”。这说明当时(     
A.罗马居民地位趋于平等B.罗马社会的危机不断暴露
C.万民法地位高于公民法D.自然法与公民法存在冲突
2022-10-19更新 | 41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拉丁铭文集》收录了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这突出反映了古罗马的社会特征是(     
A.城市自治B.阶级压迫C.法律至上D.契约精神
8 .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9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共和国公众(公众指通过法律许可和共同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聚居群体)在聚居的地方“建上圣祠和公共场所时,就称之为城市”,“共和国是公众的财产”“共和国是一种最优良的政体形式,具有稳定性”。西塞罗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共和国的政体形式(     
A.激发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B.维护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C.消解了公众内部的冲突与对抗D.践行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10 . 在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中,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强调其对自己“属于城邦”的政治角色的认同。而罗马人则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国家对公民必须提供保护和服务,而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更不是对城邦公共权力的掌控。这一状况(     
A.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有局限性B.源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
C.说明罗马政治体制更趋于成熟D.反映古希腊民众权利受政治制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