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9 道试题
1 .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     
A.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行省是实行法治的必要前提
C.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2022-07-06更新 | 130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罗马,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裁决中起重要作用,因为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法学家可以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主张,有时是回答具体的法律问题,有时写成法学教材或专著。这些私人见解被国家法官所引用采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入《民法大全》。据此推断(     
A.罗马法诉讼程序不断优化B.私人法学家主导司法裁决
C.法官不具备专业司法能力D.罗马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 . 下表是《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文,由此可以推知,该法典(       

所属条目

内容

3表第1

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4表第2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

出卖之或杀死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

8表第2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A.重视对司法证据的应用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D.带有野蛮的习惯法传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经秦汉到曹魏,随着令的编集和完善,律由原可不断增减的开放性体系,变成大致固定和封闭的体系。《魏律》是秦汉法典体系演变成果的集中体现。《法经》是一部法学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典;盗、贼、囚、捕、杂、具,是法学意义上的分类。所谓“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类,同时也泛指汉律篇章之多。从文本上看,律、令都有一个由原始的诏书到改写成精密的法律条文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法律效力,秦汉时期的律、令似乎并无不同。

——摘编自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废共和而行帝制。皇帝敕令开始显示力量,并逐渐成为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在帝政前期,皇帝敕令并不经常被使用,而是借由元老院之手颁布法律。以公元235年塞维鲁斯遇刺为起点,罗马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政治动荡使皇权愈发集中,皇帝操纵了立法权。皇帝敕令几乎成了唯一的法律渊源,甚至被直接称为“法”。在查士丁尼的支持下,东罗马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汇成《罗马民法大全》)。在《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教科书)一书中,保留了大量的皇帝敕令。

——摘编自沈超《从皇帝敕令的演进过程看罗马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制定一部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基于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经由学者的呼吁以及最高决策层的决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法治任务与目标,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由此拉开帷幕。“我国民法学界以后讨论的问题也不再是“中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而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法典”。”

——摘编自李星、王利民《中国民法典的定位与编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演进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罗马帝国后期,皇帝的命令,皇帝所作出的判决,皇帝对臣民问题的解答、皇帝对官吏们下达的指令等均成为罗马法的内容。由此可见,罗马法(       
A.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B.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C.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D.背离了公平和公正
6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罗马国家元首。元首与元老院一起分管国家,把国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属元首,一部分归元老院管辖,元首与元老院分掌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这一做法也被历任后继者接受和采纳。屋大维时期的这些统治措施
A.奠定了近代三权分立的政治基础B.使贵族统治在罗马确立起来
C.遵循了罗马共和时代的部分传统D.有利于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
2022-06-28更新 | 1066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科学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2022-06-27更新 | 46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罗马法学家特里封宁曾举例说,某人在别人那里寄存了100元,事后因重罪被流放异邦而失去了罗马公民权,但是按照契约他仍拥有索回的权利;之后他又否定了这种权利,因为从维护整个法律秩序的本质来看,应该没收寄存的钱。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权B.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C.强调契约须遵循法律D.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2022-06-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实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该法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房屋的居住权的遗赠“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事实”。居住权,不仅是房屋直接利用的权利,还包含了人类对居住的需求事实,这使得居住权超过市民法而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可见,该法学家认为居住权
A.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B.未得到罗马自然法的保护
C.事关罗马社会经济秩序稳定D.与财产继承制度密不可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