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雅典十将军之一历史学家修普底德指出,伯里克利“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民众。是他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但伯里克利的继承人竞相采取笼络群众的手段,结果使他们丧失了对公众事务的实际领导权,引起许多错误。可见,修昔底德认为
A.雅典民主制在本质上是专制制度B.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影响民主质量
C.民众善于分辨领导人的贤明与否D.全体公民参政无法达成政治正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战国和古希腊面临相似的历史境地,它们都陷入了内部极度战乱: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提出了大量哲学、政治、道德命题。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希腊形成了亚历山大帝国,仅七年即分裂,其后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100年,被罗马逐一兼并。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秦王朝,虽14年后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汉王朝。秦汉制度被历代王朝所继承,整整组给200余年,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文明根性,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是——秩序优先,希腊文明的核心要义则是自由优先",两种文明根性塑造了两种不同的道路。

西方不断走向分。从地域上分,从民族上分,从语言上分,其间也有统一的努力,如罗马的努力,基督教的努力。但分的趋势占据主流,最终归结到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则不断走向合。从地域上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虽然哲学体系差异极大,但有一条共同的底线,即建立统一秩序”。其间也有分离的时期,但合的趋势占主流,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根性。

材料二先秦时期,华夏人和异族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它以是否尊重和认同中国的仁义道德与中国文化来作为华夷之辩的标准,不以种族、民族为基础,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为后世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城邦始终存在希腊人和蛮族的界限。希腊城邦有投票权的公民必须是世代诞生于本地的同族。外邦人无法获得政治权力,更别说成为领袖…….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种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秩序优先”和希腊文明"自由优先"这两种不同核心要义各自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华夷之辨”的内涵及特点。并指出古希腊民族国家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非雅典人之子和异邦人要想成为雅典公民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种设想无法获得公民大会通过,追在眉睫的兵源和财源问题也因此无法得到解决,雅典最终输掉了与斯巴达的战争。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决策方式难以适应形势B.公民大会反对战争
C.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D.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治理手段上,儒家先哲共同推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圣人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家推崇的“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就治理思想而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也易形成君王认为权力随心所欲地使用理所应当。王朝的更替,都是在一个权力中心的统治之下。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并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统治(君主政体)容易导致对臣民的暴政,从而滑落为僭主统治,那将是人们的不幸。古希腊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思维,到罗马基督教倡导神人二分,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划分,这种二分思维对以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二分起到促进作用,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人权利。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5 . 雅典法律规定:凡父母双方均为雅典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并决定其是否享有公民权。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B.保护贵族阶层特权
C.扩大公民参政权利D.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6 . 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B.雅典政府侵犯了贵族的权利
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D.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4世纪,德谟斯梯尼曾多次担任雅典重要官职,经常发表演说,在公民大会提出议案。他曾资助城邦购买粮食、修筑城垣,出资赎回被俘公民,先后承担了5次舰船捐、2次宴会捐、2次合唱捐。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A.面临严重财政困难B.贵族政治权力不断加强
C.频繁发动对外战争D.政治人物重视公共利益
2020-07-06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在广场上为刺杀僭主行动失败的贵族树立起雕像,公元前5世纪中期创制了祭祀刺杀僭主者的仪式。这些措施
A.强化了公民政治意识B.导致了贵族的权力垄断
C.激化了城邦内部矛盾D.颂扬了统一国家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柏拉图说“如果公民大会上讨论的是兴建一个工程或建造一条船,他们只听专家的意见……;但如果讨论的是国家事务,任何人包括木匠、铁匠等也能表达意见,没有人会因为他没有专业知识而反对他”。公民大会体现了
A.民主决策的非理性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公民意志的充分性D.民主制度的健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公元前399年,在第一轮投票中,陪审团以280票对220票判苏格拉底有罪。经过苏格拉底“辩护”,部分陪审员因其轻慢态度而倒戈,以360票对140票,以不敬旧神并“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苏格拉底死刑。这说明雅典
A.公民权利无法保障B.依据客观事实定罪
C.没有权力制约机制D.公民权利属于城邦
2021-08-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三卷中卷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