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有史家认为:“虽然道路、圆形剧场、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场都是其丰功伟业的实物见证,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笔遗产”的是(     
A.元首制B.罗马法C.万神殿D.大竞技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历经王政、共和、帝政分权和帝政专权四种政治形态,不同时代的立法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当时,东罗马帝国已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主君主专制国家,对共和精神乃至帝政分权精神是绝对排斥的。历代皇帝为整理罗马法这一庞大的历史堆积物作了极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到了查士丁尼皇帝的时代,罗马法仍呈现"混乱"、"矛盾"的面貌。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从公元528年起到534年止,仅6年时间共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和《法理概要》三部法律文件,他死后,法学家又编成《新法典》,这些法律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徐国栋《查士丁尼及其立法事业》

材料二   公元5世纪晚期,各日耳曼王国在教会"智人"的协助下纷纷编撰成文法典,史称"蛮族法典"。公元643年编定的《伦巴第法典》规定,凡罗马人与伦巴第人之间发生争讼时,一律适用伦巴第法;而在罗马人自身之间发生争讼时,则适用罗马法。8世纪该法典进行了重大的法律改革,主要内容是


(1)在序文中引用圣经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2)尊奉教皇为全世界宗教界的领袖,承认教会的释奴权力和方式具有法律效力。
(3)采用罗马法和教会法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范。

——张学仁《浅谈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融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查士丁尼编撰《民法大全》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民法大全》在西方法律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蛮族法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3 . 罗马通过明确的法令文件,授予大法官对符合法令而违背情理案件的部分处置权;罗马的一些君主还明确地授予部分有名望的法学家对法令文件有公开解释权,其解释对于法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参考。由此可见,罗马法(     
A.强调面向所有群体B.呈现形式主义的特征
C.注重维护君主独裁D.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罗马法对于物品的抵押或转让,必须有5名见证人(都必须是罗马成年公民)和一名司秤人在场,缺一不可……整个诉讼过程全用言词,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这些规定主要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形式、缺乏灵活与变通B.掺杂落后习俗,维护贵族特权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侧重国家事务与法律程序
2022-05-24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二铜表法》规定:当事人应当到庭;当事人享有辩护权;法官应及时裁判;未经审判,不得处以死刑;审判者应当无私等。这样的规定
A.蕴涵着人人生而平等、公正至上的自然法精神
B.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仍部分维护贵族特权
C.限制贵族的专横和打破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6 .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 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 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01-14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7 .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订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


(1)根据材料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
2022-01-12更新 | 4359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罗马法学派对适婚年龄的争论,由此可见,罗马法
学派或结果主张
普罗库路史派由于人的身体、智利发育各有不同,法律应规定统一的标准
撒比奴实派须按照个人的实陈状况而定,因为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早晚因人而定
立法讨论结果对于每一个法律行为,都要调查当事人的成熟状况,是不可能的,主张立法时采用普罗库路史派的主张

A.立法随意B.具有务实性C.注重形式D.缺乏公正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西方学者关于罗马法的认识。这说明罗马法
人物对罗马法的认识
法国学者真正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德意志学者它是趋向普遍法则的尝试,它既考虑当地传统和历史制度,又重视对全人类都适用的哲学原则
美国学者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体系之下

A.获得了帝国公民的一致认可B.具有深远影响和普适特性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D.形式多样与内容体系完备
10 . 万民法不仅为罗马对因军事上不断向外扩张而扩大的地理空间的统治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其处理本邦和异邦之间的贸易问题提供了依据,进而为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说明万民法
A.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特点
C.得到了社会各阶层认同D.适应各类经济形态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