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筋,其“四大文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暴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速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并说明英国宪政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
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
16881930990560250
18017550543040501220
183179501171059002200

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
B.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
C.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
2018-06-21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9届高三7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殖民地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材料二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三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四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2)依据材料四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3)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8-02-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中央机构的结构网

材料二“在平民院(下院)旁边存在一个进行修正的,从客不迫的立法机关是极其有用的”,因为“有一个议院性质、组成人员不同的议院”。“上议院拥有延迟议案权力的议院会阻碍议会暴政的出现,尽管它不会防止革命或给革命带来多大障碍”。

——摘编自【英】白哲特《英国宪制》

(1)指出推动材料一图示的政体结构确立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政治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的作用。

2017-1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1382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此外,还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和设置了专门的“以下察上”的六科给事中,分别负责到各地考察和监督中央六部的活动。监察御史官阶虽低,威权却重,外出巡查,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六科给事中级别低微,但可以对高级官员进行监察检举。1397年明太祖正式颁行《大明律》,其开篇便是尊崇儒学的《六礼图》……为唤醒官吏的良知,朱元璋亲自编写《醒贪简要录》赐给官员。《大明律》把《受脏》专设1篇,条目详尽严谨,……凡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枭首示众

——据《中国古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明初和近代英国反腐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和近代英国反腐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6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亦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国内选举改革民主运动的压力下,终于在1832年6月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这次议会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新分配下院议席。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改革的第二个内容是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法案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根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经济的现代化并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并指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2)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7 . 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改革选举制度,除先后大幅放宽选举人的限制,也调整了选区。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圈地运动B.工业革命C.责任内阁制形成D.政党政治完善
2016-11-18更新 | 7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卷
8 .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捷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法制化国家。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过程通常伴随着重要的立法过程。
(4)简要叙述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立法成就。
9 .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
B.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0 . 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内阁制确立B.宪章运动展开
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政治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