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有人指出: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实质上反映出
A.“统而不治”使君主制获得新的发展
B.英国贵族政治出路在于维护王室尊严
C.“统而不治”暂时维护了英国贵族政治
D.英国王室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爱戴
2019-01-30更新 | 6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忻州康杰临汾长治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初期支持辉格党,身边的侍女都有辉格党背景。1839年,辉格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托利党领袖皮尔提出要清除女王身边的辉格党女侍,遭到女王的坚决反对。结果,皮尔拒绝组阁,女王邀请辉格党领袖继续担任首相。后来,辉格党内阁无法维持,皮尔再度出面组阁时,女王最后将宫中侍女换成了无政党背景的人,寝宫危机化解。这表明
A.英王已经完全无权
B.君主立宪制已成为大势所趋
C.维多利亚政治上不够成熟
D.内阁与国王矛盾尖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专利制度萌芽于晚清时期。洋务派将西方专利移入中国,为防止“他人争衡”而加以歪曲,形成一种封建垄断特权,即洋务企业10年专利权(以政治特权为后盾,保护、扶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权利)。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之前中国所有现存的、表明国家努力提供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例看来,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维护皇权。官方的保护只是稍带而肤浅地触及对个人或并非对国家的实体的财产利益的创造或维护,或是涉及对作者地位或发明创造性的褒扬(封建统治者通过赐匾封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法律来保护私权而更好地激励发明创造)。”

——摘编自徐海燕《中国近代专利制度萌芽的过程》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技术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资本家纷纷要求以国家法律形式确认发明的私有财产地位。同时,英国政府把专利制度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大大促进了专利授予的规范化,制度化。英国议会于 1623 年制定了《垄断法》,废除了过去封建特权制度,同时建立起对真正的发明予以专利保护的制度。该法规定:授予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专利权有效期14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1852年专利法修正案》颁布,要求发明人必须充分陈述发明内容并予以公布,以此作为取得专利的条件。这样,专利制度就以资产阶级合同的形式反映出来了,专利说明书也出现了。这样,一套完整的申请、审查、授权、保护专利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摘编自吴洪玲《英国专利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英两国专利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专利制度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4 . 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正成功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的“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陈志武《再谈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运用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以17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中国为例,对“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进行论证。

2018-03-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殖民地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材料二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三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四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2)依据材料四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3)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8-02-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元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如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明史》卷72《职官》

材料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的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英国内阁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内阁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
7 .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问世,随后的1622年《王位继承法》中部分法规和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对其具体实施规定做出了补充与修正,英国逐渐地形成了建立济贫院等一整套济贫制度。这一制度
A.是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B.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C.暴露了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弊端
D.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结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围绕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限穆令”,世界又一次聚焦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其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曾深有感触地说:“三权分立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恰恰是功过参半。由于权力分散,所以没有力量。由于权力太多,所以行动不够敏捷。由于程序复杂,所以运转不灵,效率不高。”日本学者清宫四郎在《权力分立制研究》一书中说:“三权分立不是积极增进效率的原理,而是消极地防止滥用权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政府管理越来越重的背景下,如何在民主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是当代西方民主面临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凌胜银《西方民主政治的问题与扬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围绕“西方民主与效率”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把传统政治转化为民主政治。法国则是在革命和复辟的反复中、共和与君主的交替中,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艰难地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尽管从政体形式、机构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制度本质上却极具相似点,这也暗合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的西方谚语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二   对于参加1787年费城制宪的美国的“国父们”来说,制宪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们敬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的政治途径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现在世界的趋势,既不容许我们重返古代,也不容许我们应用调和折中的办法,前者昧于世界发展潮流,后者不符合文化和谐之真意。唯有第三条路(全盘西化)才是我们当行或必须行的途径

——陈序经《中国文化之出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背景以及“不是十全十美”的表现。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中央机构的结构网

材料二“在平民院(下院)旁边存在一个进行修正的,从客不迫的立法机关是极其有用的”,因为“有一个议院性质、组成人员不同的议院”。“上议院拥有延迟议案权力的议院会阻碍议会暴政的出现,尽管它不会防止革命或给革命带来多大障碍”。

——摘编自【英】白哲特《英国宪制》

(1)指出推动材料一图示的政体结构确立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政治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的作用。

2017-1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