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特,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84年,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因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今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最终改革得到议会的大力支持,小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些民主原则的确立,使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0-06-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以下为1689年《权利法案》部分内容节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曾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根据材料,指出《权利法案》的实质,并分析其颁布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件颁布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力。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斯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了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___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上院联邦议会和下院帝国议会是全国立法机关。联邦议会代表各部,议员为联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联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他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是宰相同时也是帝国宰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___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4)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派使臣随商船前往中国,并致信中国皇帝。不幸,船队到好望角时遇难,又遭遇葡萄牙舰队袭击,最终全部覆没,信件并未送到。以下节选自该信:

“持此信致陛下之吾国忠实臣民里查·阿伦及托马斯·布罗菲尔德,系我英格兰王国伦敦城之商人。彼等坚决恳求吾人准许彼等取海道前往贵国贸易。盖贵国治理坚固而贤明,其声誉传遍天下,是以此等我臣民不仅欲参见陛下,且愿于彼等身居贵国期间,遵循贵国之法令。……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国人来贵国某处、某港、某地、某镇或某城贸易时,务请赐以自由出入之权,与其他国人在贵国贸易所享受者,一无差等。则吾人在他方面不独对于陛下尽具事上国之道,且为我两国国君及臣民之互爱与贸易起见,愿对于贵国人民之入境贸易者,到处予以自由,加以保护(如陛下以为善者)。”

——据萧致中《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

材料二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中英双方交换了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女王还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当年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封信(当时未能送达)作为礼物当面赠送李主席(注:李先念主席),以示中英两国的传统友谊。

——据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唐龙彬《忆英国女王第一次访华》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王致信中国的目的,并比较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的背景,并分析其赠送书信传递了哪些信息。
2020-05-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是在什么背景下确立共和制的?

材料二   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国家元首实权,有权组织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

英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国家元首由国王担任,并无实权;政府由议会产生,政府大臣包括首相,都必需是议会成员,政府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大法官和首相推荐,行政任命,行使司法权。

——《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人教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并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两国政治体制建立的历史意义。
2020-04-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10月22日,在朝野的清廷立宪派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借势逼迫清政府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导致了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三条 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 则以宪法规定皇位的继承顺序;第八条 更限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和各省行政长官。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国会拥有宪法修正提案权;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皇帝是陆海空三军统帅,对内需要使用军队时,必须依照国会议决的特别授权进行,此外则无权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还规定了国会决议预算权等。

——摘编自周汶《论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借鉴英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2020-03-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

——摘编自胡适《自由主义》

材料二 五四宪法在“序言”部分写道:“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

——整理自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2020-03-1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历了公元前462年的进一步改革之后,全面发展的雅典民主继续以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做出的所有决定必须通过公民大会的批准,并且所有的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权讨论和提出建议。

——[]皮特·N·斯特思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或寡头)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近代英国有哪些法案“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试举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新的政体”确立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这部宪法的哪些原则有助于“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即:美利坚合从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夏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简要分析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治体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英国的先进,请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量入以为出”的财政思想,《周礼》里提出要把各地统计数据资料按月、旬、年定期汇总到中央,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秦汉时有地方定期向中央报告财政收支情况的上计制度,建立了全国制度统一、权责明晰的财政制度。唐代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预算制度,从编制、审议、下发、执行到最后的绩效审计都有明确的规定。……汉初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儿、赈恤鳏寡、放赈救灾等方面;唐代国家财政就在教育、农业生产、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开支。

材料二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赋税的原则,保护人民的私有产权等各项权利,国家财政彻底取代王室财政。又经过70年的努力,英国形成了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预算,获得批准后再执行预算的现代预算制度。在财政压力下,当时国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要求政府必须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并实行财政账目的公开透明。国家还进行各种直接投资,给予殖民地的开辟、科技创新极大资助,推动经济发展。国家逐步建立了现代税收、预算和国债制度,用于对外殖民开拓,掠夺资源,对内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走向公共财政。

——以上均摘编自史卫《中国古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的“类现代化”陷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财政体制与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