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法国近代的民主历程

材料一   1789年《人权宣言》通过后,制宪议会就“国王的否决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以下为8月27日一9月11日的主要观点节录:穆尼埃:为了保证行政权力不受立法权力的任何侵犯,应规定议员们的决议成为法律之前,必须经过国王批准。西耶斯:任何否决权,不论是绝对否决权还是暂时否决权,在我看来将变成一种专制制度,一种为反对全体国民而发出的密札。罗伯斯庇尔:法律是公意的表现。谁要认为一个人可以反对法律,谁就确信个人的意志高于全体的意志。那么,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什么也不是,个人就是一切。米拉波:危险并不是来自国王,而是来自于议员们。而借助国王将能拥有一种牵制他们的手段。国王是人民反对僭权的议员们的天然盟友。拉法耶特:借鉴美国的模式,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暂停执行某项法令的否决权,可以给国王暂时的否决权。在9月11日的表决中,议会通过了国王否决权的有效期为两届议会的决定。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的内容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得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1)制宪议会就“国王的否决权”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5年宪法对总统权力的制约。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l848年欧洲革命风潮中,日耳曼民族主义(主张统一德国)与自由主义(主张民主改革)结合,激发了许多革命运动,使各邦政府极为震惊。……l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在就职首相后的第一次演讲中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l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从l984年的5.5%下降到l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盟政策”形同虚设,自我监督机制失去效力。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联邦德国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l98911月,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两天内400万东德公民进入西德。l990年,民主德国降下自己的国旗,两德统一。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注: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冷战加剧,1949年,德国被分裂,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又称东德),英法美战领区成立联邦德国(又称西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国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l990年德国统一的背景,并归纳德国两次实现统一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2020-10-28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制度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材料二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4 .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二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摘编自《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德国代议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是中世纪政治制度延伸和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宪法理念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英、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2020-05-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老校区2019-2020高二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才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与上。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打破惯例出席了内阁会议。根据英国惯例,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一般不插手政务。这次女王受邀前来出席自然引起多方争议,英国立宪委员会的专家就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一打破惯例的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世界文明史》


(2)以17、18世纪的史实概括“惯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立宪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

材料四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4)依据材料四,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5)试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①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②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③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出西方国家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相似点?
(2)任意选一画线部分,结合史实,加以具体论证?
2019-09-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方的法律传统扎根于古代的罗马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它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西方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罗马首创的这一权力制衡原则成为日后西方政治的发展的普遍原则,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均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

面要求纵观中国和西方近代史可见,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例如: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南部和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等问题上的妥协,然而,这仅仅只是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无数重大妥协行动的开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或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归纳主题,论证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18-10-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前的政体模式。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 《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和英国1689 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但是,将自治、民主且具有主权的各州联合为一个联邦统一体,则是美国对宪治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                      

——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英国法律)呢?这是否在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而在罗马不会呢?”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弘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3)依据材料三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并依据所学归纳该宪法颁布带来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以上各国代议制的形成有何认识?
2018-07-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厦门双十中学2018届高三上文科历史10月月考试卷

10 .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的重要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明作为一种已持续不断延续了数千年的自成体系的物质文明,乃是一种其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都按照其自身规律而运行的具有很强独立性的文明,一种具有自己独特品质的规定性并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文明。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材料二下表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

国家时间机构法律文献
英国1689年议会《权利法案》
美国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独立宣言》
1787年国会1787年宪法
法国1789年国民议会《人权宣言》
1875年国民议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也都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他国政治制度中的某些做法,吸收着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某些优点。但是,这种吸收、学习和借鉴是基于对本民族自身的认识,并结合本民族自身的特点的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华传统文明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共同特点。

(3)分析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请结合近代美国对英国的制度的借鉴加以论证。

2018-06-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七次月考 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