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一些说法在法国不胫而走,如“击败法国的不是撞针步枪,而是普鲁士的小学教师”“德国的大学在许多方面都明显优于法国”等。上述说法表明了,当时法国的一些有识之士(       
A.对普法战争失败原因的反思B.弥补军事实力不足的愿望
C.对确立巩固共和政体的期盼D.对普鲁士教育体制的推崇
2 . 1870年前,德意志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这主要说明德国(     
A.工业发展缺乏充足劳动力B.分裂割据影响工业化的进程
C.统治者不够重视海外贸易D.资产阶级统一愿望最为强烈
3 . 1793 年,法国下层妇女成立“革命共和派女性俱乐部”,目标是“武装自己,为保卫祖国做贡献”,要求 “宪法中关于男性普选权的条件应扩大到妇女身上”,贵族名媛沙龙、第三等级妇女代表团体也提出同样要求。年底,议会通过解散妇女团体的决议,但妇女的斗争并未停止,直至 1946 年宪法规定“在所有领域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材料表明(     
①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大革命中不同等级妇女参与政治斗争
③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政治文化的重构             ④公民民主权利在长期斗争中逐渐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国家的表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天可汗”没有号令整个游牧世界的权力,但至少在“南北兼跨”时代,“天可汗”称号确实有助于唐朝更有效地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太宗以皇帝身份兼有可汗号,这与传统以皇帝为核心的天下观念有所不同,体现出唐初延续了十六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唐朝作为一个统治地域兼跨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其在组织形式上并非单一、匀质的,在一体化基础上又呈现为更加灵活的组织形态。

——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材料二   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一切文明民族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生产交往实践和社会文化积淀的观念集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相信有共同的唯一归属,相信有共同的血统,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情感意蕴,内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延展于文化象征符号系统表征的共同体概念体系中,阐发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陈文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边疆治理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唐朝的边疆管理灵活的“组织形态”。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阐释法国大革命“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原则。
2023-03-07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该学者强调(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6 . 如表所示为法国宪法在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国(     
名称部分内容
1814年宪章行政权归属国王;立法权由国王、贵族院和众议院共有
1830年宪法行政权只属于国王,国王有权任命各级行政官吏;国王和议会两院共同提出法案
1848年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大权,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国民议会由普选产生,拥有无限的立法权
1875年宪法议会是立法机关,实行两院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对议会负责

A.总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渐趋理性化
C.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D.封建残余势力主导民主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德国的历史学家德罗伊森(1808—1884年)认为:“只有在军国主义的马其顿王国的领导下才能把希腊各分散的城邦统一起来并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其用意是(  )
A.充分肯定希腊化B.支持德意志武力统一
C.宣传研究新成果D.借此来宣传启蒙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威廉一世于1861年继承了普鲁士王位,这位曾参加过1814年阿尔克斯会战的国王一上台,就发表训词说:“在将来,普鲁土的陆军就要变成普鲁士的武装民族。”据此判断,他的意图是(     
A.建立现代化帝国军队B.宣扬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C.以暴力方式统一国家D.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组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三项法律都不曾专门阐明“共和国”这一概念,也没有规定成立“共和国的国民议会”,但在法律中多次提到“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检察官”等职务,并规定总统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这可用于解释(     
A.宪政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严谨性B.民主共和制已成为法国社会共识
C.法国内部政治力量的激烈斗争D.启蒙思想的宣传与传播有待加强
10 . 《1849年宪法》的第一条尚能明确表达未来的国家领土为民族国家,而《1871年帝国宪法》的第一条却仅仅列出了联邦各成员国的名单。而且,每个成员国都可以确定自己的权利,教育、宗教、税收制度等各有自己的政策。据此可知(     
A.德意志帝国确立了邦联制国家制度
B.德意志帝国只是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C.德国需要政治文化上的自我认同
D.《1871年帝国宪法》落后性明显
2022-07-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