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拿破仑战争中的惨败,使普鲁士当权者对指挥决策体制的混乱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1807年,普鲁士国王制定“军事改革纲领”开始了军事改革。首先是建立了总参谋部,改革后的总参谋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逐步成为军事指挥的核心机构和军队的神经中枢。为使国家拥有在紧急状态下能迅速扩充军队并受过军事训练的兵源,普鲁士拟定了“速成兵”制度,通过短期速成培训的方式,对大批男丁进行了正规的军事训练。改革委员会还修改了过去以年龄资历、出身为标准的军官晋升政策,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考察军官的知识、教育、智力、能力、服务和贡献的大小。同时还将整个军事教育按照年龄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对全民开放,引进新的战术和训练方式。1808年军队公布了一项严明军纪的法令,废除棍刑、夹鞭刑等侮辱性的体罚,注重用更为深刻的教育和更为合理地惩罚。普鲁士通过军事改革,迅速壮大了军事实力,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铸就了普鲁士军队的辉煌。

       ——摘编自安永庆《浅谈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普鲁士军事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彤响。
2023-01-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875年宪法法案通过,第三共和国在政治制度层面上真正得到了确立。其后,共和深和人民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普遍接受共和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也逐渐消退。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易系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并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落到封建军阀的手中。军阀们或者打着共和的旗帜,实际却干着专制的勾当,或者干脆复辟帝制。孙中山目暗专制政治对人民的压迫比清代更加残暴,于是为维护共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6年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1917年和1921年的两次护法运动。其中除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由于和梁启起、蔡锷等人发动的护国运动相呼应而取得成功外,其余都失败了。

——《为什么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确立共和方式的相同点和维护共和方式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民主共和的不同结局,并简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4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法国在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与整个欧洲为敌,加之18世纪初出现的数次农业歉收,民穷财尽,经济凋敝。魁奈在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唯一的“生产者阶级”。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只是进行加工,所以不是“生产者阶级”。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