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议会权力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其《代议制政府》(1861年著)一书中认为,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材料二   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摘编)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衰》:“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社会两大对立阵营——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在1832年改革中曾积极支持过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开始意识到,要想真正改善自己的地位,只有走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道路。”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王觉非认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作答及当今现实,简谈你对西方民主制度某一方面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做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2020-12-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
4 .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如何体现了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二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6 .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材料二   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及至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

材料四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因此,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分析材料一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2)指出材料三中“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主要的主要含义。

(3)材料四中英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018-11-02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

——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乡家庭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这一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2018-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