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责任制内阁形成   ②内阁成员要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④内阁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材料说明英国
A.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B.行政权一定程度上控制立法权
C.首相是国家大权的掌握者D.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
2021-12-08更新 | 275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755年,时任英国下议院议长昂斯劳在《论反对党》一文中写道: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而且为了通过这些问题要事先集合一切可能集合到的力量来加强他们自己。这反映出英国
A.两党制易引发政治混乱B.责任内阁制逐步发展
C.议会改革助推民主进程D.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2021-04-16更新 | 917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2020-10-19更新 | 1335次组卷 | 6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金色财经2017年5月3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
2020-05-06更新 | 217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首相卡梅伦2010年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并能与阁僚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2020-05-04更新 | 296次组卷 | 8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设立内阁后,阁臣选拔有特简和廷推两种方式。由皇帝直接任命,不通过吏部为特简。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为廷推。内阁建立初期,阁臣均由皇帝亲自选任。正统时,曹鼎、马愉等均由推举入阁。宣德时期,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嘉靖以来,内阁规模扩大,还设立内阁首辅。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过尚书。特别是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总揽朝政,权倾朝野,势力漫布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崇祯时期,阁臣选任继续采用特简方式外,在廷推的过程中引入了“校卜”的方法,又采用了考试的方式来选拔。

——摘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

材料二 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财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增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

——摘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内阁大臣产生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8 .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
A.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B.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C.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2020-01-18更新 | 328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9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最高法院
2019-12-03更新 | 24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阁依仗其在议会中的多数票优势,一再更改议会工作日程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这足以说明英国
A.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控制
B.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C.国家权力核心已转移至内阁
D.议会改革助推内阁权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