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然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但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这与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格格不入。虽然这一时期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但维多利亚时代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一个时期。而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诞生了一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中相关的两个历史情节,并予以评价说明。(要求:概括历史情节,逻辑严密,评价准确全面)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觞,其四大发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汉武帝为提高皇权,亲自过问一切政务,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或称内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

材料三   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因三省长官地位显赫,朝廷不轻易授人,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要例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绍侯、王育济、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皇权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汉中期到唐初宰相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1-07-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找,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美健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制不特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剩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 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6-28更新 | 8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童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透过形色各异的外表,一切宪政无不具有以下四大特性

(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性膨胀,弥补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

(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盖因它们都是外在性的限制,没有触及权力的内部结构。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规制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但凡宪政国家无不对程序重视有加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早期,欧洲先后发生过两场且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一场是1688年英格兰的"光荣革命",一场是1789年的法国革命。两场革命都是在制度层面上展开的,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治现代性。英格兰的"光荣革命"走的是"君主立宪"的道路,它用法治性质的立宪主义反对专制主义。在君主框架下,政体却从专制走向宪制。法国革命是带有民主性质的共和主义革命,它同时摧毁了"国王的两个身体",既消灭了君主的肉体又取代了王政的制度。绵延上千年的古老国体,从君到民,发生一百八十度的翻转。比较之下,"光荣革命"是保守主义性质的革命,而法国革命则是激进主义的。由此,保守主义现代性和激进主义现代性便构成了17世纪以来制度现代性的两张面孔。

——摘编自邵建《现代性的两张面孔∶英法现代化进程的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两朝的制度,大体相沿。明初废宰相,于是由天子亲领六部,此非嗣世之主所能,其权逐渐入殿阁学士之手。清世宗时,又设立军机处,机要之事,均由军机处径行,事后才下内阁,内阁就渐渐的疏远了。历代六部皆以尚书为主,侍郎为副,清代六部尚书侍郎皆满汉并置,吏、户、兵三部,又有管部大臣,以至权责不一。明朝废宰相后,政务本由六部直接处理,后虽见压于内阁,六部究竟权力还在。清朝则内官五品,外官四品以上,全由内阁主持,人事任免、筹边之权,全在军机。又明朝六部用人,多取少年新科进士,清朝则一循资格,内官迁转极难,非六七十 不得至尚书、侍郎,管部又系兼差,不能负责,于是事事照例敷衍,行政全无生气了。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1215年制定的《大宪章》,起因是众多贵族强烈不满国王查理 (1189—1199)和约翰(1199—1216)长期以来超越王权常规的所作所为,愤然起义,迫使国王约翰签订了这一文件,试图以此来限制王权,特别是 其中所谓的“无耻条款C.第61条)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否决国王的命令,甚至可以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1689年继位的国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没有后代,无法依据《权利法案》继承王位,英国议会于1701年制定了《王位继承法》,以相应条款确保任何王位继承人及其配偶都必须是英国新教徒。

——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朝中枢权力发生的变化并 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王权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最高权力相比呈现出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0-03-1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1年,英国在同地中海的交流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历程。此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为近代宪政准备了条件。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为追求利益确定了资本主义精神,王权自此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企业家和商人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乡绅在经济转型中取得较大的经营空间,并利用议会提出主张,捍卫自身利益。17世纪初,都铎王朝的国王企图扩大权威,在征税等问题上与议会发生矛盾。由新贵族掌控的下院,强调人们的权利是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1640年开始的革命是议会与专制即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同王权矛盾激化的结果。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过程,加速王权的衰落。“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终于走向宪政。

——摘编自徐煜《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1689年,英国建立宪政体制。此时贵族集团享有国家的统治权,君权处于从属地位。议会选举权的享有须以一定量的土地财富为基础,这排除了工商业者和普通农民进入体制内的可能性。18世纪中后期起,中等阶级以自然法传统为依据,要求扩大议会民主,反对人为的不平等,在要求重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的同时,却否认劳动力财富的平等地位,反对彻底的政治民主化。19世纪30年代,改革在辉格党主导下完成,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但政治体制依然是贵族的。1840年以后,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束,新兴产业为人们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中等阶级认为,资本与劳动力必须密切合作,因为他们相互需要对方的技术和活力。中等阶级积极鼓吹教育社会下层,向其灌输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以便塑造一个以自由理念为核心的全新社会秩序。1866年,迪斯雷利在议会改革中指出“让一个阶级或势力凌驾于社会其他部分之上是违反王国宪法的。”次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英国宪政民主终于摆脱了特权的束缚,逐渐具备了普适性特征。主流社会宪政观念的冲突与演变奠定了维多利亚中期英民主政治的基础与阶级妥协局面。

——摘编自颜廷《从混合宪政走向民主政治---近代英国 宪政观念的流变与阶级妥协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转变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

考察英国近代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史,人们不难发现,革命与保守的张力与平衡是其基本政治态势,不同阶级间的斗争是其主要内容,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则是发展的常态,并与革命交替发生,或纠集在一起……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是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使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妥协也是美国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的主要方式。提到这一点,人们必然联系美国宪法的制定。制宪者们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有一致意见,但由于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又有着重大分歧……宪法制定过程中充斥着妥协,妥协是宪法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宪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捆妥协案”。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中“政治妥协”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妥协”对西方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