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为创作于1791年的英国政治漫画《复仇女神和她的队伍》。漫画中,复仇女神用纸币贿赂象征英国人民的约翰牛(自由民),而约翰牛则表示自己喜爱国王乔治三世并拒绝复仇女神的贿赂。旁边在为复仇女神擂鼓的是辉格党领袖福克斯。该漫画折射出当时英国
A.代议制民主具有虚假性B.国王依然保留较大权力
C.平民成为重要政治力量D.政党政治保障选民权利
2022-05-07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一上台,马上改组政府,把所有具有王政复古思潮的人聚结在自己的周围,并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去,形成“国王之友”派。他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并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通过内阁控制了议会的财政权
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
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尚需完善
D.国家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
2021-06-09更新 | 1156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大教育2021届高三考前押题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近代政治转型概况表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卷》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英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史料价值。
2021-05-25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7世纪末,在英国出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后,一位名叫詹姆斯。汉姆波顿的牧师就指出∶"无论反对党成就如何,民众都从反政府行为中受益匪浅,因为它使大臣们恪守其职,并时常制止他们实行冒进政策。"这说明,英国两党制
A.威胁了议会权力B.完善了分权机制
C.扰乱了社会秩序D.有利于政治稳定
2021-05-09更新 | 731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从中可以发现此时英国
A.权力制衡模式日臻完善B.国教是成为国家主流思想
C.国王政治权利被削弱D.首相成为权力的实际控制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30年代,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在一次庆典中,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
C.专制王权曾一度出现复辟
D.君主立宪制仍在发展之中
9 .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019-01-30更新 | 244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一三省六部一内阁一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49—1832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