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乎无一例外,现代化的起点的标题都是“西方世界兴起”,而且名副其实,覆盖整个西欧。有学者将大西洋贸易、专制制度和对外战争中的获胜或失败三个核心因素作为实现现代化机制的主体部分。下面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


——摘编自叶成城唐世平《第一波现代化:一个“因素十机制”的新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6-06更新 | 48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
2017-08-04更新 | 3705次组卷 | 8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因不满托利党人转而任命辉格党组成了一.党内阁。至1700年,辉格党阁员有的辞职,有的被国王罢免,空出的职位先后为非党派者、托利党人和王室宠臣所占据。这说明当时英国
A.两党政治制度成熟B.议会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D.国王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大
2021-04-26更新 | 731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
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
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
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
2018-05-25更新 | 2127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25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英国议会内部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派别早在16世纪就已经形成,但是英国现代政党制度直到19世纪初才随着政党政治的成熟开始萌芽,随着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新型的政党制度才最终得以确立。这反映出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具有
A.稳定性B.灵活性C.渐进性D.妥协性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8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 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2020-01-07更新 | 813次组卷 | 115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有学者认为,从17世纪开始,英国首先确立了王在法下,即国王必须根据法律统治的原则,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政体应该用“立宪君主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来表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应该是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确立的政体。两种不同表述(     
A.推动德国政治体制改革B.反映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C.造成学术研究无所适从D.基于英德权力结构差异
10 . 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2017-08-04更新 | 1505次组卷 | 6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