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以“侍中”“给事中”等侍从官为原型逐渐发育出专职谏官队伍与谏官官署,开始充当言谏的主要施体,皇帝罪己求谏现象非常普遍。贞观时谏议大夫等言官事前监督与给事中事后监督制度相互结合,初唐政务“鲜有败事”。宋代以降,言官多结党营私,谏官制度逐渐演化为皇帝御下之工具,始而谏院独立,继而科道合一,六科独立置署而后干脆并归督察院,成为监察六部的专职监察机构。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言谏制度,以臣谏君的运作模式,以及给、谏分署办公的体制,表面上类似于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两院制代议制,然而实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思想武器是融“阴阳五行”等迷信思想与进谏尽忠的纲常观念于一体的神学政治思想,其权力基础是原始民主制度遗留下来的议事惯例与君王的授权,它体现的目标价值是君主集权而非分权与制衡,其行为没有国家的强制力之效果。

——摘编自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体现了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的追求以及在权力运行中弱者对强者的可监督性和可质疑性精神,可以启发我们积极挖掘并扩大其中的民主决策的因子,将这种特殊的“民监”运用到现实中。古语有云:“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将言谏中的“民”扩大化是现代普遍民主的要求,让“行政体制外的民”也能用“言谏”的方法对国家政策的制定等发表意见无悖于言谏精神。

——摘编自张盛霞《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特点及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言谏制度表面上类似于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两院制代议制,然而实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
2017-08-04更新 | 3704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材料中英国下议院“长方形的结构”凸显出的政治内涵是 (     
A.通过争鸣与对抗实现理性决策
B.长方形结构比半圆形结构方便
C.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D.有利于议会更好地通过决议

4 . 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中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皆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美国在宪政确立和发展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在政治制度构建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应采取的立场,并阐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