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以上材料引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制度?有什么弊端?
(2)根据材料一“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其具体表现主要是什么?
(3)材料二中“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巨变”指什么?几经反复法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体?
(4)分别写出英国、德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法律文献

2 .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

国家时间机构法律文献
英国1689年议会《权利法案》
美国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独立宣言》
1787年国会1787年宪法
法国1789年制宪会议《人权宣言》

材料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也都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他国政治制度中的某些作法,吸收着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某些优点,但是,这种吸收、学习和借鉴是基于本民族自身的认识,并结合本民族自身的特点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序》

(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归纳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二提取主要观点,并结合近代美国对英国制度的借鉴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200字左右)

2018-01-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苏联的政治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2018-01-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清政府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主管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法制传统”的方针,修订法律馆等机构组织翻译了几百种西方各国的法律文本和法律著作,陆续公布了《大清商律草案》《公司律》等数目众多的法律。初步建立起一套近代意义上的,与原有法律体系完全不同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材料二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总统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对立法拥有否决权,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美国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确立起一系列全新的原则和机制。两百多年以来,美国的这部宪法历经风雨,先后颁布了27项修正案,至今仍在适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据杨薇《1787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二   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国宪法增加了十条修正案(政府不得立法等)

——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材料三   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西安兵马俑。当他步出展馆时,发现一小女该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打招呼并有如下对话:

克林顿: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女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林顿: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女孩:管美国人(民)。

克林顿:(略微思索后)准确的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它有何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宪法、选民、国会、总统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3)你认为克林顿和中国小女孩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差异?

2017-12-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2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时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017-12-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
7 . 以下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政治文献的名称。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或政治体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点?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8 .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指的是什么,并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2)上述文献对其各自国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结合上述文献,任选一部法律来阐述其重要意义。

材料三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和缔约的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名。然而国王又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

材料四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下的不同政体是什么?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5)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一定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017-1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美两国历史,分别举一例加以说明。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