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辽东民众的抗日运动。这反映出当时(     
代表事迹
九连城、凤城、安东等地民众“九连城、凤城.安东义民,领觇倭人动静,赴告我军”。使清军能事先得到敌军的动向。
金州、辽阳等地民众金州人民组织“红枪帮”多次伏击日军。辽阳“各乡勇昼张旗帜,夜燃火把”,同仇敌忾地打击来犯之敌。
铁岭李葆真铁岭武进士李葆真,“自出飨糈,练效义营500人,以助战守”。
A.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B.国人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
C.抗日活动沉重打击了侵略者D.东北人民对清政府的拥护
2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15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00年,英德两国签订的《英德扬子协定》规定,“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各种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这反映出(     
A.英德首先提出“门户开放”B.列强扩大在华资本输出
C.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加剧D.中国利益得到一定维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77年,陆军中尉岛弘毅打着“日本汉学研究专家”的旗号,来到东北,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抚顺等地实地测量,绘制可用于军事的地形图,并在地图中标注清军绿营军的驻扎地。这表明(     
A.日本测绘技术高超B.中日学术交流频繁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东北地区物产丰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促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6 . 材料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日本统治阶级认为是“千古未有之大辱”,下决心对俄一战而称霸东洋。沙俄方面也在不断增强它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1900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俄国以“保护”侨民和中东铁路为借口一举占领东北三省,但后来却拒不撤兵。这引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强烈不满。19021月,日英两国缔结了针对俄国的《日英同盟条约》。19042月,日本不宣而战。19053月,日俄军队在沈阳附近决战,日军获胜。海战方面,俄国舰队被全部歼灭。19059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给日本。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日本战胜俄国,给整个亚洲以闪电一般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2-05-01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甲午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甲午战败促使(       
A.学习日本成为潮流B.民族意识大大觉醒
C.维新思想广泛传播D.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8 . “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 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纷纷觉醒,意识到中国先前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次跛足的现代化运动。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开始组织学术团体,创办以开民智、鼓民力为基本宗旨的近代报纸杂志。他们认识的变化源于
A.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B.甲午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
C.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10 .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