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中共一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重庆谈判--实现了中国的民主建国
D.遵义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点
2 . 在甲午战争期间,有学者在天津《直报》上撰文指出:日本“条约既有所不顾,公法亦有所不遵。无论议和抑或定约,彼必将多方需索,百般刁难”。可见,该学者在此(     
A.告诫清廷积极抵抗外侮B.强调应依国际公法限制日本挑衅
C.揭露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认为清政府动员全国力量备战
2022-09-2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州某秀才回忆1895年时写道,“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其他该研究的学问呢!”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加剧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民间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科举制束缚了人们思想
4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6月,盛宣怀与列强驻沪领事举行会议。《东南互保约款》是这次中外交涉的重点,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保护;各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国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若引起动乱,中国不认赔偿等。这些规定
A.反映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卖国B.有效防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
C.是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妥协斗争的产物D.增强了东南督抚对清廷的向心力
6 .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
7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 .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美国史学家阿德勒认为:“主要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在1894-1895年因朝鲜问题而引起的中日第一次战争中,中国军队显得千疮百孔。”这表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
B.慈禧太后性格的偏执
C.中国军队战斗力弱小
D.战争主要在国外进行
10 . 《晚清外交史》提出,清廷外交的条约体系由“执行条约”、“保全和局”到“完全屈服”、对帝国主义“有求必应”,列强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下列属于列强借助清廷“完全屈服”获得的权益是
A.设立北京使馆区(界)
B.割占中国领土
C.在华投资设厂
D.传教士可在中国内地传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