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当时大量兴起的新式学校的急需,为满足社会对“新学”和“西学”的认知渴求,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译介新式教科书的运动,京师大学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概况

阶段概况备注
起始阶段
(从1898年创办到19007月停办)
引进的教科书较为有限。
《大学堂章程》规定:要建立编译局,翻译西方学堂教科书,以收实效。18987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正式建立译书局。
1.大学堂1902年设立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而广天下风气”,调取江、浙等省官书局各种书籍。
2.大学堂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材或者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学部成立前)。
繁荣阶段
(从1902年重建到19051月底学部成立)
引进教科书的高潮阶段。
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1903-1905年购买西方教科书总数574部,其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译学馆甲柜所藏书目共127部,除8部是中国书籍,其余119部全部是日本教科书,其余四个柜子的书目也是一样。
趋缓阶段
(从学部成立到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
1904年译书局和上海译书分局停办,1905年学部编译图书局成立,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

——摘编自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即撰写《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当时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些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A.证明了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增强了中国反抗侵略的决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所译的外国史地学著作。编译时,林则徐有意地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一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遵从了中国人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习惯。他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从《四洲志》可以看出林则徐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于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这样“开眼看世界”的后果只能是空想出一个自己认知框架内的西方世界,而完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西方人的政治体制乃至于思维方式。通过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也能看到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李昊洋《从〈四洲志〉看林则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影响》

材料二   1874年冲正修编纂出版《支那地志略》,开创了近代日本编纂中国地志之始。该书吸收西方人有关中国的记录和研究成果,诸如经纬度的利用,新式地理词汇的使用等。该书作为当时日本人的学习教材,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读本。此后,日本人通过收集情报,来华实地踏查,翻译中国和西方人著作,编纂地志研究和认识中国。1880年高田义甫编纂有《清国地理小志》,1882年岸田吟香编有《清国地志》,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利用在华调查资料编有《支那地志》,1893年安东不二雄编有《支那帝国地志》,至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达到一个高峰,也标志日本研究中国到达一个小高潮。

——摘编自郭墨寒《冲正修编纂〈支那地志略〉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的特点,并说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2-01-24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4 .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022-03-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说明
A.中国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B.远东国际关系日益趋向平等
C.中国东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D.旧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2022-01-22更新 | 842次组卷 | 3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著名学者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新的起点”是指甲午战争
A.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B.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8 .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据此可知
A.照会与清政府并无直接关系B.照会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C.美国获取了侵华的优势地位D.美国政府旨在保护中国主权
2021·江苏南通·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列强议约互保,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保护”,而自处于战局以外,是为“东南互保”。这一做法
A.说明地方割据政权出现B.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1-08-08更新 | 1018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4年8月7日,春仙茶园首演汪笑侬编《瓜种兰因》(又名《波兰王国惨史》)。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该剧的出现表明
A.传统京剧艺术风光不再B.文化传承保护显露危机
C.民族危机催生艺术改良D.中西交流抑制民族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