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甲午一役,清朝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精华损失殆尽,漫长海岸线门户洞开,而群敌环伺,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张之洞曾言:“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据此可知,张之洞意在强调(       )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中体西用”的失败
C.海防建设的迫切性D.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019-01-30更新 | 3313次组卷 | 13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19-01-30更新 | 1611次组卷 | 72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2019-01-21更新 | 710次组卷 | 4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11国宣战,宣战诏书下至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宣战诏书扣押,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反映了
A.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
B.地方督抚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
D.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
2019-02-03更新 | 8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0-09-22更新 | 430次组卷 | 9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2017-10-11更新 | 88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8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9 . 美国军事学家马汉在研究甲午战争时强调,“日本似乎充分掌握了海军的目的就是控制海洋这一原理,并依此进行活动”,“舰队总是以攻击行动去达成战役目的”。而李鸿章认为“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敌情”。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海军实力不济B.海权观念落后
C.防御力量薄弱D.重视论宣传
2020-11-1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2018-08-15更新 | 481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