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设有礼部和理藩院,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处理一切“夷务”。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管各种“洋务”。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反映了
A.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 .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保定、沧州等地时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在东三省,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这表明
A.普通民众成为抗争的主体B.清军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
C.民族危机激发战斗的热情D.专制政体仍有较强生命力
3 .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反对者认为该条款(     
A.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刺激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导致侵略势力深入内地D.加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2021-10-28更新 | 618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2021-09-27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一现象表明
A.北洋军阀割局面初步形成B.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
C.维护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D.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
6 .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
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
D.清政府的军力远胜于日军
7 .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17-11-18更新 | 17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往——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1859年移驻上海,后改称南洋通商大臣,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划归总理衙门管辖。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B.中央机构逐渐殖民地化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9 .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7-07-14更新 | 72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开端其中“三国”是指
A.美英法
B.俄英法
C.俄日法
D.俄德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