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
A.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2019-05-30更新 | 1952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甲午战争失败后
C.八国联军侵华后
D.武昌起义爆发后
2019-04-05更新 | 2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
2019-04-01更新 | 529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具有空想性
B.革命任务不明确
C.目标不清晰
D.指导思想不科学
2019-03-26更新 | 311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这种情况得以转变是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8 . 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
B.《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
D.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
10 . 《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
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