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某条约鉴订后,清政府向列强大量借款,列强则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这个“深渊”有一个“底”。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且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在该学者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       
A.“屈辱”与“迷茫”B.“沉沦”与“上升”
C.“革命”与“西化”D.“团结”与“觉醒”
2023-03-20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中共一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重庆谈判--实现了中国的民主建国
D.遵义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点
4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6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6次组卷 | 8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仅康、梁等知识分子上书要求拒和、迁都、练兵,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 在清朝统治层内部,官僚士大夫认为割地将使日寇占据辽河以南,逼近畿疆,控扼山海,“陆则拊我之背,水则扼我之喉,早发夕至,防不胜防,是纵豺狼于肘腋之间,权纾患而患转迫也”。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B.导致了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
C.直接激发了民主革命的兴起D.强化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
8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划归被列强控制的洋关兼管,由其代征常关税。该举措的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D.中俄《改订条约》的签订
9 . 有学者认为,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分为军机大臣荣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东南督抚张之洞等三个派别,三者之间矛盾重重。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惜以牺牲条款利益为代价。这主要表明当时
A.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B.清廷权臣明争暗斗激烈
C.清朝专制政治体制已病入膏肓D.近代民族意识尚未形成
2021-06-19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