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95年前后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情况统计表。

年代

合计

1894年前

12

1

2

1

16

1895-1913年

5

4

12

11

14

1

8

1

29

85


据表可知(     
A.中国金融业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C.中国民族工业资金不足得到解决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商品输出
2023-02-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姓名国籍职务服务军舰
汉纳根德国北洋舰队总查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阿壁成德国舰总管轮
戴乐尔英国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英国舰炮手
哈卜门德国炮务总管主力战舰镇远舰
马吉芬美国帮办管带
余锡尔英国总管轮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德国总管轮济远舰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体现了清王朝盲目排外的心态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2021-05-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八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7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完“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内容后,拟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如下表),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
主题:(1840—1901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B.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
C.中国工业化步履艰难D.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克林德碑”的相关信息,其变化说明
时间事件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年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D.维护民族尊严与正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6 . 下表是1898年11月前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修筑权里程统计表。其中③最有可能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2020-10-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7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和日本始终是侵略中国的核心国家B.甲午战后英国对中国的影响明显低于日本
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8 . 下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        )
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A.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B.使中国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引发D.使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列举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各侵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
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改革法”扩大总统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谈判权限并根据国际经贸形势变化,采取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措施。其中的“301条款”是美国政府针对损害美国贸易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外国政府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报复和制裁的手段
1991年美国首次依据“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发起调查据调查结果,美国对中国28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次年双方达成协议,关税税率饭复。)
2018年美国宣布对华270亿美元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宣布在美东部时间7月6日0时开始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已经“做好准备”予以回击)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