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中国近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空缺部分。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的条约

对社会性质的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圆明园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
2019-1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讲话》

(1)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

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17-04-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碑”(其实是牌坊),曾是写满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克林德碑”,又随历史风云变幻曾改名“公理战胜碑”。一座牌坊,凝聚了三个时代的缩影。


(一)克林德碑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途中,与清军发生冲突,他开枪挑衅,被清军击毙。德国以“克林德事件”为借口,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第一条作出如下承诺:

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

1903年,克林德碑落成典礼上,一位在场的美国人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却写道:“(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建造这个石拱门,不是为了纪念克林德,而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1.德国强迫清政府将该条款列为第一条的不平等条约是:(单选)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你如何理解该碑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二)公理战胜碑

1918年,“克林德碑”被拆除。第二年,由协约国各方出面让德国将拆毁的牌坊移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称“公理战胜坊”。当时的政府公报中记载了开工仪式情形:

此次建筑缘于上年十一月欧战告终,我协商各国(协约国)得完全之胜利,京师市民正拟建坊以昭纪念。同时中法协进会亦有就克林德残碑改建纪念坊之议。爰即合议建筑作为公理战胜之纪念,亦表示永久和平之意。庶几他日中外人士瞻眺其间,足以永志不忘……礼毕(中外政治人物分别演说)咸以此项建筑所以表彰公理正义之成功,为世界和平安乐之基础。

——政府公报《京师市政公所呈国务院报告协胜纪念建筑开工情形文》

3.“政府公报”中的“政府”指的是:(单选)
A.满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4.事实证明,“公理战胜”、“世界和平安乐”是否真的到来?请说明理由。
(三)“保卫和平”牌坊

1952年,根据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我国著名人士宋庆龄、郭沫若等11人,联名通电邀请世界和平人士赴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三十七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告世界人民书”、“致联合国书”等决议。为纪念这一盛事,“公理战胜”碑改称“保卫和平”牌坊。

5.你如何看待该碑(牌坊)的前世今生?
2023-04-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三   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1894716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2021-12-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观念与中国追求现代化国家的历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学者提出:甲午战败让一些国人认识到,延续已久的皇权专制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其后民族意识的觉醒代表了甲午战后中国人的一个方向。


(1)依据材料,概括这位学者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两个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说明。

1935年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万里长征”的概念首次出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的意义在于“唤醒民众”“检验真理”“开创新局”。


(2)请写出如图中①和②对应的地点名称。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长征“开创新局”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问题上效仿苏联的“民族自决”理念与“联邦制”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收回“民族自决”的做法,建立属于中国版图内的内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在对“共同纲领”草案的修改过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结了建国以来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对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更完善的规定。1984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出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到新的高度。


(4)依据材料,划分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模式的发展阶段,并说明理由。
2021-02-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寓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7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如《“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021-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日两国同为东亚的重要国家,在历史上纠葛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后巨额赔款,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以及允许外国资本在华投资设厂等,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年正值甲午战争120周年,回望甲午,警钟长鸣。

材料二   1937年,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0141213日,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公祭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材料三   19729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简称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在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几个事件。(提示:从甲午战争到当今国际关系格局)
2021-01-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

——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

材料二:201591日,习近平会见连战等台湾人士时强调,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同两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实现互利双赢的正确道路。

材料三: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3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四: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2016520日上午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她在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说,对外界关注的两岸论述,她没有明确提到“九二共识”。

据报道,2016122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蔡英文公开通电话,并在随后所发推文中称蔡英文为“台湾总统”。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与大陆的第二次分离是怎么造成的?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2) 材料二中提到“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 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
10 . 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都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 年 10 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摘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宣称的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2)材料二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2019-1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