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
2021-03-11更新 | 130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00年12月,列强炮制《议和大纲》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并称“若非中国国家允从,足适各国之意,各本大臣难许有撤退京畿一带驻扎兵队之望”。材料反映
A.中国外交自主权开始丧失B.列强对中国施行强权政治
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傀儡D.帝国主义获得在华驻兵权
2022-06-07更新 | 55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西校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申报》刊文:“近年日本兵制虽然也取法泰西,然二十余年来从未有战争之事……而知我中国南北洋水师兵舰不少于日人……加以叶聂两军门所统陆勇去岁辽阳之捷,所向无前,使与日人从事疆场,正不知鹿死谁手?”这一舆论的出现
A.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B.缺乏对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C.基于政治近代化取得的较大成效D.说明“天朝上国”观念依然盛行
5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入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2018-06-01更新 | 2944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蔡锷集·军国民篇》中曾这样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锤,声撼大地。……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逾年有长江一带之骚动,此奋起自下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这说明
A.甲午战争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B.当时中国社会政局比较动荡
C.义和团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斗争D.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2021-03-01更新 | 108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9 . 1861年以后,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晚清关税征收体制变化的结果是(     
A.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
C.关税征收极大提高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10 . 1894年夏,中日关系恶化,朝廷选帅备战。淮系刘铭传为首选,李鸿章五次电请刘铭传,终是“和局可成,病重不出”;朝廷次选湘系刘锦棠,但遭李鸿章拒绝;8月下旬朝廷任命淮系的叶志超为帅,前敌诸将不服,旁观者也感慨:“可笑之至!”据此可推知(     
A.清朝国力的衰微B.派系之争殃及国家安危
C.李鸿章专权恣肆D.将帅矛盾埋下失败隐患
2023-01-12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