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如图,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2 .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上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3 . 《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C.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军
D.赔款4.5亿两白银
4 . 1985年3月21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下列关于馆内陈列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展区内有当年北洋水师的战舰B.邓世昌英勇事迹的介绍
C.有关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历程的资料D.刘永福的黑旗军抗击日军的事迹
2011-04-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孝义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5 .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南京条约》开放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杭州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④《马关条约》开放南京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1-04-11更新 | 7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孝义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6 . 八国联军侵华表现出帝国主义侵略新的特点,由于中国人民的抵抗瓜分已不可能实现,进而转为政治控制,以华治华,表现在《辛丑条约》中的是
A.巨额赔款9、8亿两白银
B.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C.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7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以后?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09-14更新 | 6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河津二中2011届高三9月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