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一刺激一机遇一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
A.鸦片战争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021-10-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新论》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自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6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7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01-30更新 | 61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山西临汾市新华中学高三暑假补课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2018-12-12更新 | 218次组卷 | 7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中学2016届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6-12-12更新 | 55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山西临汾市新华中学高三暑假补课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016-11-27更新 | 64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