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闭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到1911年新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宣统退位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


上面大事年表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整理大事年表,从其中任选两个或多个史实,自拟一个主题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
A.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
D.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A.开启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B.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2018-12-03更新 | 121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晚清外交史》提出,清廷外交的条约体系由“执行条约”、“保全和局”到“完全屈服”、对帝国主义“有求必应”,列强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下列属于列强借助清廷“完全屈服”获得的权益是
A.设立北京使馆区(界)
B.割占中国领土
C.在华投资设厂
D.传教士可在中国内地传教
5 .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6 .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2018-12-02更新 | 1290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2018-12-02更新 | 634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资本输出
B.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D.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2018-11-03更新 | 158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 如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中国现形记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