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材料表明
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2020-04-26更新 | 93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2019-05-30更新 | 195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摘录
条约关系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任,恰逢清政府想要“笼络”各国,因此受聘为中国特使,率团访问欧美。2月,蒲安臣未经授权,与美国国务卿签订条约,有利于美国人在华传教、办学和招收华工。
民国初年1913年3月,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以“美国是共和国之母”等理由建议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5月,威尔逊上任后,不顾他国反对,率先单独承认袁政府;10月,袁唆使军警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立即驰电表示祝贺;袁图谋复辟帝制时,竟也荒唐地予以支持。
战时盟友1939年2月,中美《桐油借款合同》达成,美方借款2500万美元给中国,中方于1944年元旦前以桐油偿债。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之后华锡借款,钨砂借款相继出台,并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好事多磨20世纪90年代,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苛求中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在三轮漫长而紧张的谈判中,中方既针锋相对地拟定反报复清单,但也做出相应承诺,并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表明了妥善解决争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最终于96年6月达成协议,贸易战化险为夷。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