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95年某州县基层教官日记 (部分)。下表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时间日记内容
1月24日《津报》冬月初九:旅顺船坞有英兵船八只,倭不敢问,已退出。
3月24日闻东省之将帅,有避敌者、纵敌者、通敌者,为之愤然!
3月25日闻倭人有每日给渠四百万元始停战议和之信,为之愤然!
7月27日少杰来,得悉台北失守,刘永福退至台南。时事不可为矣,李鉴堂中丞腔忠愤,令人感佩。
A.拒和抵抗成为共识B.与列强矛盾激化
C.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9更新 | 475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并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的成就。
4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02次组卷 | 4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4年7月,日本的福泽谕吉发表文章,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是“为了推进文明进行的战争”。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采取的策略等。福泽谕吉此举旨在(     
A.揭露晚清朝廷反动的真实面目B.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为日本的侵略制造舆论和借口D.扩大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6 . 1900年6月26日,清政府要求地方各省准备对列强各国作战之际,上海道台余联沅代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列强驻沪领事议定了《东南保护约款》:“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王朝统治集团分化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美国的《哈勃周刊》和《论坛》都分别撰文,认为“战争确实具有广泛的意义——它是进步与停滞不前之间的一场斗争。日本的胜利意味着现代文明扩大到朝鲜,以及她的财富向世界开放。”这一观点
A.辩证地看待甲午中日战争B.为侵略战争制造理论依据
C.激化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D.旨在赞扬日本文明先进性
2022-05-31更新 | 584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744
道光朝14119
咸丰同治朝2725
光绪宣统朝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2022-05-27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在士大夫群体之中,赞成变法的已经成为主流。以康梁为代表的新崛起的文人士大夫意识到不变革无法度过危机,他们在精神气质上继承的是具有个人意志和思想解放色彩的阳明心学,试图掀起一轮从思想解放到激进变革的狂澜。这说明了当时
A.康梁等具有浪漫主义精神色彩B.变法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C.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发展迅猛D.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2022-05-13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B.《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C.《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