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一面要求东南督抚遵守对列强宣战的上谕,“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响,力保疆土”; 一面又表示对其宣战是出于“万不得已的苦衷”,并敦促他们“各尽其职之所当为,相机审势”。这反映出清政府(     
A.反侵略斗争的策略灵活B.面临严重中央集权危机
C.对战争正义性存在疑虑D.将外交权力下放到地方
2 . 19世纪60年代后,烟台的外贸经济迅速繁荣,一时成为“北方的贸易中心”。20世纪初,由烟台进出口货物多改为从威海出入,威海“一时商业骤盛,市面顿呈生气”;与此同时,青岛也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烟台的贸易中心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B.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关税主权的部分恢复
3 . 甲午战争前外商银行是以汇兑业务为主;甲午战争后,开始争夺对中国借款,逐步控制了清王朝的财政和金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B.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C.洋务运动探索的失败D.民族企业获得较大的发展
4 . 甲午战后流行过一部时论选集叫《普天忠愤集》。“忠愤”两字并提,是当时一般爱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他们目睹祖国面临沦亡的严重危险,满腔悲愤地起来奔走呼号。这反映出(     
A.封建传统思想对知识分子根深蒂固B.维新运动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主流
C.知识分子对传统信条进行深刻反思D.甲午战争改变了整个东亚政治格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后,英国获得了山西、河南、直隶、四川等省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德国染指开平煤矿,俄国事实上获得了在长城以北及东三省、新疆等辽阔土地上开采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先权。列强的这些行径(     
A.表明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B.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
C.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D.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
6 . 《辛丑条约》第二条第二款要求清廷以上谕公告若干城镇停止文武各等级科举考试五年,并在附件八列举相关城镇,其中山西省22地;直隶省13地;东三省6地;河南省2地;浙江、湖南、陕西各1地。这一条款意在(     
A.惩戒支持义和团的地区B.扶植南方势力主导政府
C.培养亲西方的新式官僚D.动摇中国传统意识形态
2024-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896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得中东铁路修筑权;1897年底,沙俄悍然出兵占领旅顺和大连湾;1900年,沙俄又趁机把整个东北地区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由此引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战败,被迫把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权益让给日本,由此形成了日、俄势力分据中国东北的局面。由此可见,当时(     
A.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B.救亡图存成为共识
C.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外患D.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8 . 1898年1月17日,有官员给清廷的奏折中认为,可分期还清对日赔款,让日兵继续留驻威海卫,但日本政府不但不接受,而且还要求清政府在1898年5月8日前必须把赔款付清。日本的这一要求说明(     
A.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亟须资金B.清政府以夷制夷的计划破灭
C.明治维新过程中出现资金断裂D.英日在侵华上既斗争又妥协
9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88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10 . 如图所示为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兵力构成的情况。据此推测,八国联军10天内攻陷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仓惶出逃B.晚清统治极端腐朽
C.国人民族意识淡薄D.八国联军组织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