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日本兵力最多时达到100万以上。19319月—19459月,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万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分析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意义。
(3)结合两次中日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概述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际遇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条约原文:“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团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自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指出材料一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代官员怎样的心态?
(2)指出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此款条约还包括哪些内容?(列举2个内容即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你认为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4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材料二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材料二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2)材料三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都属于中国。日本明治十八年,即1005年的9月26日的文件中关于钓鱼岛的表述,“该岛……恐与……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属同一岛屿,不仅也已为清国册封原中山王使船所知悉,且各自命名,并作了航标”。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列的全部条款,无条件地将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掠夺的领土全部交出。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近来日本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强化日本窃据钓鱼岛的法理依据,日本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窃取中国钓鱼岛的?
(2)20世纪,国共两党曾实现了两次合作。请问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面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屡屡挑衅行为,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2020-05-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1)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7 . 近年来钓鱼岛事件再次引发了中日之间摩擦与博弈,严重影响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摘自某条约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扣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判断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一场战争的产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日本对外宣战的理由。
(3)材料三中推动日本深刻反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日关系改善对国际关系有何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实现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8 . 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致远号战舰在和敌舰作战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矗立着象征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着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哪场战役?指挥“致远号”撞向日舰的爱国将领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两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纵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