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政治史起于1840年前后的鸦片战争,讫于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6年为晚清政治史新体系构建阶段。这一时期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一个变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晚清政治史的研究完全从清史学科中剥离出来,归属于中国近代史学科范畴;另一重大变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将现代化叙事模式当作资产阶级史观加以批判和摒弃,构建起一个纯粹的革命史体系。这个革命史体系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两个过程”为基本发展线索,揭示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过程,突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并以“三次革命高潮”和“八大事件”为具体内容。“三次革命高潮”,即第一次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为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第三次为辛亥革命。“八大事件”,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都是在这一体系之下展开的。但在“八大事件”的研究中,洋务运动虽然历经30余年,在晚清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但由于是清朝统治阶级发动,未被列入“三次革命高潮”序列,因此并不受学界重视。同样,清末最后十年新政作为辛亥革命的对立面,几乎被学术界忽视。

——摘编自崔志海《晚清政治史研究70年回眸与展望》


(1)指出这一时期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主要依据,并概括其突出特征。
(2)试以“晚清时期政治史”为单元标题,重新构建一个不少于4课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时空、事件逻辑清晰,内容须包括“课时”、“子目”标题以及材料中的史实)
2021-12-29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考察近现代中国的外交,需要关注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量变中有局部的质变,过程因此而显出了阶段性。庚子和辛丑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半殖民地的深化在这里表现为半殖民制度的确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已经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了。……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引者)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                                                                                             

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和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

——章百家《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庚子和辛丑之交”中国半殖民制度确立的标志。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说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2) 开罗会议就中国领土问题做出了规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划线部分的内容,并简述开罗会议的意义。
(3)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依据。
2021-04-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9-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校开发了《齐鲁史话》校本课程,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关注山东新发展。阅读课程中的相关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山东


材料二   近代山东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8年,他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修筑了胶济铁路.

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

1918年,因为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

1921年,王尽美、邓思铭参加了中共“一大”,山东成为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山东建立鲁西、鲁南等抗日根据地,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发生在山东境内。1947年5月,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的取得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材料三   现代山东

1956年,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田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摘编自《张裕公司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幅地图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及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裕公司发展变化的背景。
(4)为了完善《齐鲁史话》校本课程,你认为还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020-02-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抽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其两位领导人。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请以前一个过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列举后一个过程中不同阶级开展的斗争。
材料二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恩格斯也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了”
(2)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请运用上述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018-07-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0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时的演说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4—1937年          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9月             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底                  苏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表面目的及其真实意图。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二战的影响。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2016-07-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2016-06-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于15世纪开始兴起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已经过去,正进入它的末世。清朝取代明朝入主中原之际,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革命正在英伦三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自然,西方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是迟到者,西方的兴起也经历了大约三个世纪(15~18世纪),并非一蹴而就。同样,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14世纪中叶~19世纪),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变化只有局限在传统秩序的范围里,才是可接受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与之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5~18世纪西方兴起在各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未能突破“传统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城固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天津逐步成为北方外贸中心。
材料三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行动上又是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材料四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五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外交政策?材料二中的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
(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观点的看法。后来英国是怎样履行所谓的“文明的高尚义务的。”
(3)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4)按照材料五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